IT之家 8 月 24 日消息,以“算網筑基智引未來”為主題的 2025 中國算力大會昨日開幕。據央視報道,中國算力平臺正加快建設,目前已有山西、遼寧、上海、江蘇等 10 個省區市的算力分平臺正式接入。

據介紹,中國算力平臺匯聚了不同地域、不同行業的算力資源,構建算力調度“一張網”,同時可以對算力設施和數據進行全面采集和動態監測,精準掌握各地算力發展情況。

IT之家注意到,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的《算力互聯互通行動計劃》提出,到 2026 年,建立完備的算力互聯互通標準、標識和規則體系;到 2028 年,基本實現全國公共算力標準化互聯,形成具備智能感知、實時發現、隨需獲取能力的算力互聯網。

數據顯示,近年來,我國算力總規模年增速達到 30% 左右。在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帶動下,智能算力需求呈現迅猛增長態勢。中國電信研究院發布的《智算產業發展研究報告(2025)》顯示,隨著人工智能大模型加速賦能行業應用和智能終端,將進一步助力智能算力產業蓬勃發展。
中國電信研究院戰略發展研究所所長饒少陽表示,到 2035 年,人工智能將為我國的 GDP 貢獻超過 11 萬億,大概占到 GDP 的 4% 到 5%。這個可能帶動算力的需求是十倍,甚至百倍增長。

工業和信息化部負責人表示,將引導各地合理布局智能算力設施,逐步提高智能算力供給質量,滿足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需要。目前,智能算力已經廣泛應用于生成式大模型、自動駕駛、具身智能、智慧城市和工業制造等領域。通過算力應用大賽累計征集的創新算力項目已經超過 2.3 萬個,在工業、金融、醫療、能源等領域實現了規模化復制推廣。預計 2025 年,我國智能算力規模增長將超過 40%。